
前言 2025年11月7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带着220人的庞大代表团访美,在白宫与特朗普会面后,抛出了一个震动欧洲的消息。 匈牙利通过“土耳其溪”天然气管道和“友谊”输油管道进口俄罗斯能源,获得了美国制裁豁免。 这事儿不仅让欧盟坚持的对俄能源禁令陷入尴尬,更把美欧俄三方的地缘博弈,推向了新的高潮。
一、豁免协议落地,美匈各有说法 11月7日的白宫会晤,成了事件的核心转折点。 欧尔班会后明确表示,匈牙利拿到了“完全豁免”,而且没有时间限制。 但白宫匿名官员却透露,豁免期限其实是一年,双方说法明显不一致。 这两条管道对匈牙利至关重要,作为内陆国家,其能源供应高度依赖俄罗斯。 一旦制裁生效,匈牙利民众的生活成本和国内经济都会受重创,这也是欧尔班此行的核心诉求。 随行的代表团阵容豪华,包含内阁成员、商界领袖和右翼政治人物,足见匈牙利对这次谈判的重视。 他们专门从威兹航空公司租用了可搭载220人的客机,横跨大西洋赴约。
二、交换条件明确,美匈核能深度绑定 豁免并非无偿,匈牙利付出了实实在在的代价。 根据双方协议,匈牙利将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采购价值1.14亿美元的核燃料。 同时还承诺购买总额约6亿美元的美国液化天然气,这是之前没有的合作。 11月8日,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签署了双边核能合作协议。 协议内容不止于核燃料供应,还包括引入美国乏燃料现场储存技术,以及合作开发小型模块化反应堆。 值得注意的是,匈牙利唯一的帕克斯核电站,此前一直依赖俄罗斯核燃料。 即便签了美国协议,匈牙利官员仍强调,会继续从俄罗斯采购核燃料。 这种“两边下注”的策略,本质是想在俄美之间寻求能源安全平衡。
三、欧盟集体施压,内部裂痕难以弥合 就在欧尔班访美前夕,美国两党参议员已联合出手。 10名跨党派参议员提交决议,呼吁匈牙利终止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决议中明确表达担忧,认为匈牙利没有减少依赖的迹象,还敦促其遵守欧盟计划。 欧盟早在2025年6月就提出立法提案,要求2027年底前全面停止进口俄罗斯能源。 多数成员国已大幅削减甚至停止进口,但匈牙利始终“特立独行”。 新罕布什尔州民主党参议员沙欣直言,匈牙利的行为破坏了集体安全。 欧盟内部的分歧其实早有端倪,斯洛伐克等国也因地理限制,对俄能源依赖度较高。 但匈牙利多次动用欧盟“一致同意”机制阻挠制裁,让欧盟的统一立场难以落地。
四、地缘博弈升级,多方势力暗流涌动 这场能源豁免背后,是复杂的地缘政治算计。 美国看似让步,实则通过核能合作和液化天然气出口,扩大了在中东欧的影响力。 既巩固了与欧尔班的盟友关系,又抢占了欧洲能源市场,一举两得。 俄罗斯则通过维持对匈能源供应,保住了“土耳其溪”这条关键通道。 这条管道不仅是匈牙利的能源生命线,更可能成为俄罗斯在中东欧的能源分销枢纽。 更值得关注的是,欧尔班访美期间,还会见了前巴西总统博索纳罗的儿子爱德华多。 爱德华多因策划政变,2025年9月被判处27年监禁,欧尔班公开表示支持博索纳罗家族。 这一行为进一步暴露了匈牙利的右翼外交倾向,也让其与西方部分国家的关系变得微妙。 对于匈牙利而言,一年后的豁免到期将是关键节点。
如果美国不再续期,匈牙利可能面临二级制裁风险,经济将遭受重创。 而欧盟也可能通过削减结构性基金等手段继续施压,匈牙利的平衡术能否玩得下去,还是个未知数。 这场围绕能源的博弈,本质是各方利益的重新洗牌。 美国要扩大影响力,俄罗斯要保住能源市场,欧盟要维护统一立场,匈牙利则在夹缝中求生存。 未来几年,中东欧的能源格局和地缘政治走向,都将受此影响。
万隆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